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

泰达币 140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UEEX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创数字资产新时代

交易作为数字资产的基本功能,在数字时代有着巨大的需求,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全球金融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进入数字资产市场,虚拟资产的生态系统正稳步扩张。

各国数字货币发力,区块链应用不断涌现

数字美元项目发布白皮书,旨在为美国CBDC奠定基础;

韩国监管机构计划7月发布加密货币税收的完整提案;

法国央行:已经建立“内部私人区块链”以测试数字欧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申反对马绍尔群岛国家数字货币;

巴西央行行长内托表示,现在经济复苏的前景令人担忧,最后一步将是数字货币;

俄罗斯国家杜马官员:加密禁令实为确保公民主动申报加密交易已受法律保护,如果不申报加密货币财产,就意味着这些资产不受俄罗斯法律保护——不申报不会自动导致指控;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已牵头制定司法区块链技术要求及管理规范;

俄罗斯央行将推出区块链数字抵押贷款平台。

技术和创新的力量能够改变金融体系,同时维护消费者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传导,防范网络风险。UEEX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专业、诚信、优质的数字资产金融服务。

UEASY EXCHANGE(UEEX)优易作为一家专业数字资产服务交易所,致力于创建一个自治、安全、合规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让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可以放心地进行任何规模任何频次的交易,而无需担心交易平台的公正性和安全性、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平台规则的透明性、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UEASY交易所具有显著的国际背景,创始团队来自Investopedia、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等华尔街知名金融机构,整体研发力量雄厚,拥有多位金融产品专家和技术安全专家,同时配备国际水准的风控团队。

UEEX区块链平台特色

双引擎驱动

首创双擎驱动型的数字资产交易系统,实现去中心化、多中心化交易系统之间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交易体验。UEASY交易所通过自身研发策略和全球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多线展开合规交易所市场布局,打造新一代数字资产交易商业版图。

分布式架构

采用先进的分布式集群架构及微服务开发方式,在上线之初就集合了竞价撮合系统、安全与风控系统、C2C金流系统、多链钱包系统、营销系统与区块链 游戏 、工单与客服系统等,未来还将推出OTC场外交易系统、期货合约系统、去中心化交易系统等。

证券级算法

支持证券级先进算法,支持GTT、GTC、 FOK、IOC等多种专业交易指令,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量化支持,最高能够处理500万笔/秒的交易并发,上线之初的实测撮合速度已达13万笔/秒,通过多重风控的系统服务,从而实现超越金融级别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区块链里数字身份的意义(附一篇引发思考的优秀区块链文章)

微信作为当前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连接器,所有的价值都基于“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财的连接,人与事的连接,现在也可以人与物的连接(摩拜小程序扫码骑车),但所有的“连接”都有一个前提就是 我信任微信,信任腾讯,信任法制对互联网的规范,信任 周围的人都在用微信,这种信任追根溯源是对中心化的信任,对名誉好的企业信任,对机构,法制,社群的信任。

而如今区块链似乎可以实现区块链网络里的每个节点变成“微信”,为了形成这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我们需要给节点“微信”定义唯一可信的数字身份, 这个数字身份不仅仅是你有了区块链网络里管理你自己数字资产的私钥,还要让这个数字身份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应用场景落地,因此还需要赋予之前提到的法制,机构,社群的信用标签。

未来的世界是分布的,并且每个节点都是可验证,可信任的,无论放在区块链还是现实世界,每个节点都变成我们大家信任的“微信”,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被别人信任的“微信”。

附:数字身份对于区块链的意义-刘永新(NEL)

1.特修斯之船-如何定义你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身份,我们经常会向别人介绍自己,有时会发自己的名片,有时会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可是身份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义身份,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

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叫做“特修斯之船”,特修斯之船可以在海上长久不间断航行数百年,一块木板腐烂了,就换一块新的木板,直到有一天,船上所有的木板都不是原来的木板,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吗?

人体就像是特修斯之船,细胞一直在做着新陈代谢,那么所有的细胞都更新了一遍,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如果你的思想、性格也改变了呢?

所以,如何定义你自己好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生活中的身份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种身份,例如在公司里,你有自己的职位,在家庭里,可能是丈夫、妻子或者孩子,对于银行来说,你是他的客户,对于你的房子来说,你是他的主人,是租客的房东,对于你的车子来说,你是车主。

所以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中,你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通常对应了不同的客体。对于银行来说,它在意的是你是不是他的客户,你在家庭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并不重要,对于车子来说,只要你有它的钥匙就可以启动它,你是不是房东它并不关心。

3.定义身份

根据前面的探讨,我尝试定义身份:

身份是关系的标识,

关系是双向的,

关系代表了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对于不同的客体,你们有着不同的关系,你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有着不同的身份。

对于国家来说,你有着公民身份,通常用身份证代表,公民身份代表了你有着纳税的义务,代表着你有选举投票的权利。对于银行来说,你是他的客户,代表了你在它那里的存款和负债。对于区块链来说,你掌握了私钥,代表你拥有私钥控制的资产,私钥就是你的身份。

所以,我们不应该放弃客体而去探讨身份,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是你在别人眼里是谁。

在身份使用的过程中,包含认证和验证两个过程,例如中国人出生之后要到派出所上户口,这就是认证过程,此后出示身份证,就是验证过程。在网络上账号的注册和登录就是身份认证和验证过程。而区块链对资产所有权的认证和验证是通过共识算法达成的,可以简单的认为是51%的投票认可。

4.可信数据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创世块中写入了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话是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意思是“总理大臣第二次拯救银行于危险边缘”。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体证明了泰晤士报当天一定发表了这篇文章,体现了区块链具备的存在性证明的能力。

然而,区块链只能保证写入数据的不可篡改,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之所以认为这篇报纸文章一定存在,是因为写入区块链的是中本聪,数据的真实性是由中本聪的信誉保证的 。

实际上,数据的真实性是通过两种方式产生的:

去中心化方式,或者说51%民主投票,例如比特币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实际上是通过51%算力投票的方式保证的,对于链外数据上链时,也可以通过人工投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去中心化预测平台Augur。

但是,不是所有的共识都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达成。

例如一个艺术品究竟是真还是假,是通过专家鉴定的,而无法通过少数服从多数,鉴定结果的可信度是通过专家的信用保证的。对于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是在上户口的时候,由派出所认证的,而不是由全体中国人投票认证的。所以对于特定的场景,有时候不得不通过公认的权威来确认事件的真实性。

通常,链上原生的数据,例如代币的分发、交易等数据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来达成共识,但是对于链下数据上链时,其数据真实性需要依赖上链者的身份信誉背书,有时候也需要法律手段通过问责机制来威慑造假行为。

5.可信数据上链

所以对于链下数据的上链,数据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或者权威身份的信誉背书完成。

可信数据上链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你要有个数字身份,这个身份的认证有可能是通过51%的投票产生,也有可能是通过权威认证。

然后在数据上链的时候,需要附加上身份信息。

数据使用者获取到数据后,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决定数据的可信度。

6.身份管理

当我们使用网络应用时,需要注册、登录账号,有时候,为了方便,我们会使用第三方应用来注册及登录,这种身份托管方式虽然提供了便利性,但是第三方应用其实可以在未经我们授权的情况下登录应用,并进行操作以及获取个人数据。

所以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兼顾便利性和安全性,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同一个账号登录不同应用,并且完全是由自己控制。

数字身份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数字主权身份,在中国表现形式是CA证书、EID等方案,要满足政府监管,兼容国家法律,必须知道主权身份。

数字网络身份,即各种APP的登录账号

数字资产身份,即各种区块链资产的地址及私钥

数字身份管理应用应当能兼容这几种身份,能够实现身份的认证、验证、注销、丢失找回等。

还应当有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存储及权限管理。

区块链平台可以作为数据存证平台,将数据的指纹、读写记录等进行存证,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身份的验证,通过加密技术避免多余信息泄露,也可以通过多重签名实现密钥找回。同时,区块链也是数字资产的登记平台。

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APP登录,电子合同签署,供应链,版权保护,资产数字化。

当数字身份和区块链结合之后,再加上数据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联盟链的需求,例如银行间的KYC联盟。联盟链的本质是基于身份的数据互信,是不是一条单独的链并不重要。

而区块链资产和主权身份关联起来后,就可以满足政府监管需求,可以在应用层增加满足监管需求的监管策略。

因此,未来区块链要想大规模应用,必须要解决数字身份问题,数字身份是链上和链下的桥梁,是区块链走向合规监管的桥梁。

而随着构建在区块链上的应用和资产越来越多,因为有统一的身份标识,大数据分析也成为可能,因此,大数据和区块链的结合,也离不开数字身份。

追踪和管理数字资产新姿势,教你学会查看区块链账单

账单记录价值流通和状态,是金融服务的基础功能。

我们常用的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都会为普通用户和商家记录一笔交易,提供不同维度的查询、统计和分析服务。

比如大家爱晒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会统计用户全年的总收支、消费种类、余额宝和其他理财收益、点外卖的次数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展示各个地域,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兴趣和趋势,让消费者更了解自己周边的消费环境,商家能够及时把握市场需求。

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里,交易被永久的记录在链上,公开透明,人人可查。

但是由于区块链的设计更倾向于保证不可篡改和数据压缩需求,导致业务层面的过滤查询功能缺失。 加上不同链的规则不同,追踪和管理加密资产变的异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数字资产投资者常常感叹“总觉得帐没算明白“的原因所在。

SixPencer推出全新区块链记账神器,目前已支持比特币(Bitcoin)和以太坊(Ethereum)底层的资产追踪和管理,免费使用,无需注册。

一经推出,受到了包括矿工、资管机构、OTC商户、加密创业公司、数字资产投资者的喜爱。

作为专业的资管工具,不仅能够查询所有链上交易记录,实时查看账户余额和持有资产,而且 提供每日各币种收支情况、支持单或多地址聚合收支统计、地址画像分析和图表、大额交易记录排行、联系人管理等。

进入网站后, 在首页搜索框,输入比特币或以太坊地址 , 点击搜索即可进入该地址的总览页面。

我们以目前ETH持有量全网排名第一的地址:0x742d35cc6634c0532925a3b844bc454e4438f44e (标签:bitfinex 1) 账户作为demo账户进行演示,所有数据均为真实链上数据。

这里简单介绍下区块链上的地址和银行账户的区别。 在区块链上,地址就类似于银行卡号,知道地址就等于知道银行卡号一样,可以向其转账。

但不同的是, 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公开账本,通常具有匿名性,任何人可以对任何地址进行公开查询。 银行账户只能查询本人的账户信息,无法通过银行卡号得知其他人的账户信息。

如果用户有多个地址,或者想追踪其他地址,均可以通过搜索, 所有搜索过的地址信息会在资产组合页面进行汇总,点击下拉框即可切换或者删除账户。

SixPencer除包含区块链浏览器提供的基础信息外,添加展示了一些个性化的指标,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链上画像,也可以追踪其他账户的链上轨迹。在下面总览页面可以查看地址的资产概览、历史指标、收支统计、持有资产信息。

地址概览

创建时间:第一次收到ETH的日期

净资产:所有资产,包含ERC20 token资产的合计美元价值

ETH排行:持有ETH数量在所有以太坊地址中的排名

ETH余额和估值:持有的ETH数量和其对应的美元价值

历史指标

历史指标展示交易量、交易次数、代币分析和联系人分析四大维度。 通过统计,算不清的糊涂账终于能算清了,比如最简单的会计计算,ETH总收入=ETH余额+ETH总支出+ETH总手续费。 再比如总交易次数=转入交易次数+转出交易次数。

由于以太坊网络的特殊性,所有转账的手续费都是以ETH支付。因此我们将手续费单独罗列出来,在交易明细中也支持手续费单独筛选,帮助用户统计手续费支出。

一些有趣的数据,demo账户手续费支出为1.1556ETH,ETH单笔大额转账达90万个ETH,持有代币数量有350种,交易次数最多的代币是USDT,与其交易过的地址仅37个。

一般持有上百种不同资产的地址通常都是交易所地址,加上交易次数和联系人并不多,可以排除是对外地址,基本可以判断是bitfinex交易所内部使用地址。

收支情况

统计了本月全部资产合计收入和支出,支出包含手续费支出。

持有资产情况

展示持有的资产数量、价值、资产价格和24h涨跌幅。demo账户这类交易所的地址,持有资产通常10页都放不下。

SixPencer除了提供地址的交易流水外,还支持全历史交易记录查询和筛选、余额信息、日收支统计等。

交易明细

从下面页面可以清晰得知ETH资产的本月收支情况 ,用户还可以根据日期,资金流向、交易分类和标签系统进行筛选,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更细致的统计,后面会介绍如何进行指定地址的交易筛选。

点击上图中的ETH下拉框,可以切换到其他币种的交易详情页面 ,比如切换到USDT的交易详情查看USDT的明细状况。

除月账单外,SixPencer展示每笔交易的交易明细,提供交易方向、交易对手方、交易金额、账户余额、交易时间、每日收支情况等信息。 下图可以看到近6笔ETH交易均为从bitfinex 3 账户转入bitfinex 1的交易。

交易详情

点击任意一笔交易明细,即可进入该笔交易的交易详情页。 交易哈希是每笔链上转账都有的唯一不可篡改的交易ID,类似于订单号的概念。

通过交易哈希就可以查询到一笔交易的具体信息。

下面所展示的交易数量、交易状态、交易时间、发送和接受方、手续费等都是这笔交易的具体信息,在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SixPencer提供个人标签和备注系统,用户可以对单笔交易,进行个性化分类和备注, 帮助记忆,不遗忘每一笔交易。

如何快速找到和指定地址的交易信息?

时间变久,交易变多后,查询链上指定交易信息就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SixPencer将交易信息按照业务需求进行细化,并提供标签系统辅助用户进行自定义交易查询和统计。

比如想要查询2020年6月地址0x876eabf441b2ee5b5b0554fd502a8e0600950cfa(标签:bitfinex 3)一共向demo账户转入了多少ETH。通过我们的账单系统,仅需两步操作即可查询。

1、打标签: 为了演示,我们将“bitfinex 3“这个标签重命名为“测试test”。

2、筛选: 将日期筛选为6月1日-6月30日,在筛选栏 选中“转入”,并在最下面的标签栏选中“测试test”,点击保存。

保存后即可搜索出所有6月“测试test”转入到demo账户的交易信息,从下图可以看出6月份,demo账户共从标签为“测试test“的地址收到58,440.2489个ETH。

如果用户想查询和多个指定地址的交易,选中多个标签后,调整日期、资金流向等信息即可进行资产的自动统计。

在分析一栏,用户可以查询地址不同维度的图表分析信息,包含余额、交易、分类和排行四大维度。 分别点击各维度还能够查看更多详细数据和图表。

余额:余额展示资产的余额数量和价值走势

交易:交易展示全部交易、转入和转出的交易数量、交易数量价值和交易次数走势

分类:分类根据平台地址标签系统对交易类型进行统计,反应地址的交易偏好

排行:排行按照交易次数展示活跃联系人,按照交易金额展示大额交易

比如排行分析,能够很快查看与某个地址的具体交易金额和大额转账情况。如下图,demo账户与标签为“测试test” 的地址在本月一共交易了177次,其他与demo账户交易较多的都是ERC20 Token合约调用交易。

从下图看,大额排行也都是与标签为“测试test”的地址交易信息,表格展示交易对象、交易时间、交易方向、交易数量和价值。 对交易所大户感兴趣的,可以查询交易所地址的大额转账信息,看看哪些地址都是充提大户。

通讯录展示所有和demo账户有过交易记录的地址,除平台自带的标签体系外,用户可以对地址添加标签或者重命名标签。

标签:展示平台标签系统已知标签和用户自行添加的标签

最近联系人:展示最近30天有过交易记录的地址/标签

全部联系人:展示所有有过交易记录的联系人地址/标签,交易数量超过1万笔的地址,取最近1万笔交易的联系人展示

综上,SixPencer的全新资产追踪和管理工具能够提供比区块链浏览器或者钱包更综合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作为一款工具产品意在辅助用户进行数字资产管理,通过对链上用户画像的进一步解析,帮助大家更好的决策。

我们认为区块链的公开透明机制应该让数据查询更简单,但目前按照实际业务需求快速查询区块链数据仍然是难点痛点,并成为商业落地的一大阻碍。

数字资产交易仅仅是其中一小块,未来还将有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SixPencer将继续推出更多实用工具,让数据更好为业务服务。

法链衔接:区块链数字资产追赃挽损新方法

蔡欣

“法链衔接”数字资产追赃挽损方法逻辑示意图

区块链数字资产,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可被持有和转移所有权的特定计算机编码。它不仅包括所谓的“数字货币”,也包括权利或物的映射指代物,如“链上艺术品NFT”。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涉及数字资产的案件增多,追赃挽损成了此类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是,在司法机关不掌握私钥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技术操作直接将“赃款”进行冻结和划拨。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通过拓展思路,提出一种基于“法链衔接”实现数字资产价值转移,进而追赃挽损的方法,并考虑运用法律规范相关技术协议,构建出该方法顺畅运行的生态闭环。

追赃挽损思路的拓展。按照传统的追赃挽损思路,需要将涉案财物纳入到司法机关的实际掌控之中,比如实物的扣押、款项的冻结与划拨。然而,数字资产基于区块链系统,想取得其控制权,必须要拿到对应的私钥。私钥只是一串信息编码,能够以任意形式和方式隐藏,倘若犯罪分子不配合,司法机关就得“大海捞针”;私钥的使用不排他,掌握私钥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行操作,所以即便司法机关精心部署、迅速收网,获取了私钥,也要争分夺秒,因为稍有迟疑,未落网的同伙可能就上演“金蝉脱壳”,先用私钥把数字资产转走了。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系统是一个只服从密码学技术规律的系统;但是从法治层面来说,区块链系统也决不是法外之地。若要解决数字资产追赃挽损难题,不妨将思路放得更开阔些:数字资产的价值来源于技术保障,而技术的正当性来自于法律;如果某笔数字资产成为了赃款赃物,那么,法律可以通过否定技术,进而否定该笔数字资产的价值,并且将同等价值转移到别处,绕过技术这个形式和载体。

数字资产价值的转移。没有私钥,意味着一笔数字资产无法在其原生的系统中被追回,但是,并不意味着该笔数字资产价值的流失。对于本来就是虚拟物品的数字资产来说,形式和载体并非必须和唯一,价值才是其本质。

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标定”这笔数字资产为赃款赃物,进而否定其在原生区块链系统中的价值:被标定为赃款赃物的这笔数字资产,守法的商家、交易所和个人将不再接收,也就是说,这笔数字资产将永远不能再见“阳光”。这笔数字资产在链上的动向会被密切监视,由于区块链的公开可溯源特性,所以哪怕只动了被标定数字资产的一丝一毫,哪怕倒手千次百次,来龙去脉都依然是清晰可查的,这为司法机关通过“标定”方法否定涉案数字资产的价值提供了技术便利。

一方面,司法机关的“标定”带来了这笔数字资产在原生区块链系统中的价值否定,另一方面,也将带来在新系统中价值的肯定。司法机关可建立自主掌控的“涉案数字资产链”,将与原生系统中被否定价值等值的数字资产在该链中重新“发行”,赋予这些新的数字资产以价值,即通过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的结合,实现数字资产价值的“转移”,将它们分配发还给案件受害人,进而达到追赃挽损的目标。

法定技术协议与生态闭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除了要建立起司法机关自主掌控的“涉案数字资产链”,还需要在法律上对相关的技术细节予以规范。就数字资产的客户端来说,法定技术协议应当至少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将对原生区块链系统中数字资产合法性的验证程序嵌入到发出和接收过程中,倘若检测到经手的资产是被标定的赃款赃物,用户将不可进行收发操作。

二是,客户端在代码层面要承认“涉案数字资产链”上数字资产的价值,将其与原生区块链系统上的合法数字资产一视同仁对待。理想情况下,可通过跨链协议来达到此项目标。

只有遵循法定技术协议,实现了客户端的合法性改进,才能构建出该追赃挽损方法顺畅运行的生态闭环。

意义与展望。司法机关通过建立“涉案数字资产链”,以“标定”方法将原生区块链系统中的数字资产的价值予以否定,并将其同等的价值转移到“涉案数字资产链”上发行的新数字资产之上,通过法律规范客户端技术细节以形成完整生态闭环,从而在价值意义上达到对数字资产的追赃挽损。该方法通过国家法律与技术之间密切衔接,保持了数字资产的价值,维护了案件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数字资产的市场稳定。该方法既体现了国家法律权威,也尊重了技术的客观性,且在法律和技术方面均相对简便易行,是值得 探索 和实践的“法链衔接”模式。

为建立起完整的法治生态链,将来还需要 探索 国际法意义上的协作机制,以及考虑“涉案数字资产链”在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版式设计:吴美妘

关于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和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