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 比特币影响基金吗

泰达币 158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以及比特币影响基金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超导量子比特实验的开端:2021年度墨子量子奖解读

作者 |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21年度“墨子量子奖”授予“开创了超导量子电路和量子比特中一系列早期关键技术”的三位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克拉克 (John Clarke) 、耶鲁大学的米歇尔·德沃雷 (Michel H. Devoret) ,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中村泰信 (Yasunobu Nakamura) 。

John Clarke

Michel H. Devoret

Yasunobu Nakamura

简单地说,他们的工作是超导量子比特实验的开端。本文介绍这个领域的科学背景和发展历程,从中看到这三位科学家的贡献。

超导和超流

超导和超流经常被称作“宏观量子现象”。但是通常情况下,它们只是微观量子行为的宏观表现,并不是宏观变量的量子化。

超导悬浮

液氦超流

按照统计性质,量子粒子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玻色子,可以处于相同状态。另一种叫做费米子,任何两个费米子都不能处于相同状态。在量子力学中,同种粒子,比如两个电子或者两个光子,是绝对完全一样的,叫做全同粒子。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叫做氦3原子核,它与2个电子组成电中性的氦3原子,是费米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叫做氦4原子核,它与2个电子组成电中性的氦4原子,是玻色子。

因此在系统总能量最低时,简单来说 (忽略相互作用) ,大量的全同玻色子都处在相同的最低能量状态,叫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超流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后果。最常见的超流是氦4超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而费米子可以由某种机制导致两两配对,形成“库珀对”,近似于玻色子。库珀对的近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也导致超流。最常见的费米子超流是固体中的电子超流,一般称作超导电性 (因为电子带电) ,简称超导。也存在电中性的费米子超流,如氦3的超流。

库珀对卡通示意图

基于库珀对凝聚的超导理论于1956年由巴丁 (John Bardeen) ,库珀 (Leon Cooper) 和施里弗(John Robert Schrieffer)提出,库珀对的总自旋 (内禀角动量) 为0。而氦3超流的库珀对总自旋为1。对氦3超流的理论做出贡献的莱格特 (Anthony J. Leggett) 因此获得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安德森 (Philip Anderson) 等人对此也有重要贡献。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超流或者超导都可以由一个序参量描写,有时被称为宏观波函数,它是一个复数函数。粒子之间作用力比较弱时,可以用平均场理论来描述,假设所有全同粒子的波函数一样,它们相乘在一起,就构成系统的整体波函数。每个全同粒子的单体波函数就是序参量 (通常再乘以粒子数的平方根) 。对于相互作用较强的情况,序参量是规范对称自发破缺所导致的场算符的期望值,或者是单玻色子或者双费米子约化密度矩阵的最大本征值的本征函数 (这个说法对应于Penrose-Onsager和杨振宁的非对角长程序) 。

不管理论上以何种方式得到,这个序参量 (或称宏观波函数) 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相位。相位随着位置的变化驱动了超流。约瑟夫森效应体现了这个相位的物理真实性。对于由绝缘体薄层隔开的两个超导体,两个超导体的宏观波函数的相位差直接导致穿过绝缘体的超导电流,电流强度正比于相位差的正弦函数,这就是约瑟夫森效应。它是剑桥大学研究生约瑟夫森 (Brian Josephson)在 学习Philip Anderson的超导课程时,用多体微观理论得到的结论。宏观波函数的相位差是一个宏观变量,但是由于粒子数涨落很大,相位成为一个经典变量。

约瑟夫森结

约瑟夫森结的 I-V 曲线

粒子数与相位是量子共轭算符

对于小约瑟夫森结,相位也有涨落,粒子数与相位都成为量子力学算符,而且它们具有共轭关系,类似位置和动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互不对易 (改变作用顺序,结果不同) 。这也使得它们之间也服从海森堡的不确定关系。

1980年,Leggett指出 [1] ,通常所谓的“宏观量子系统”,即超导和超流,以及磁通量子化和约瑟夫森效应这些后果,并没有表明量子力学原理适用于宏观系统,因为其中并没有宏观上的不同状态之间的量子叠加 (如假想的薛定谔猫) ,但是由于在超导或超流状态下,耗散低,超导器件特别是SQUID (超导量子干涉仪,即具有两个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环) ,通过特别的设计,适合于寻找不同宏观状态之间的量子叠加或量子隧穿。这引领了几十年约瑟夫森结的量子效应的研究,包括超导量子比特的兴起。

作者与Leggett教授(摄于2003年10月诺贝尔奖宣布后伊利诺伊大学立即为Leggett举行的庆祝会)

约瑟夫森结量子行为的首次实验观察

198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ohn Clark教授带领两位学生John Martinis和Michel Devoret,首先观察到偏电流约瑟夫森结的量子行为 [2] 。偏电流是指外电流。具体来说,他们观察到量子化的能级,表明了约瑟夫森结的相位差确实是一个量子力学算符,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

描述这个系统的方程类似于一个质点的一维运动,约瑟夫森结相位差对应于质点位置。对应后,质点所受的势能作为位置的函数,是倾斜的余弦函数。在约瑟夫森结中,这个倾斜由偏电流引起。约瑟夫森结的零电压态对应于质点的势能低点 (叫做势阱) 。量子力学预言,在势阱中,质点处于所谓束缚态 (指束缚在势阱中) ,而且所能具有的能量是分立的,叫做能级——也就是说,只有某些特定的数值才被允许,这叫能量量子化。原子中的电子就具有这个性质。具有如此能级结构的人工器件有时被称作人造原子,可以用约瑟夫森结实现,也可以用半导体量子点实现。

Clarke和两位学生将约瑟夫森结用微波辐照,发现当微波频率 (乘以普朗克常数) 等于分立能级之差时 (几个GHz) ,“质点”逃逸率 (逃逸出势阱的概率) 大大增加,也就是说,约瑟夫森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致的电流大大增强。这是一种共振,类似于,如果电磁波的频率 (乘以普朗克常数) 与原子中的电子能级差相等,低能级的电子就会吸收光子,跃迁到高能级。他们观测到,随着温度升高,逃逸率从量子共振激发过渡到经典热激发。

就这样,约瑟夫森结的量子行为首次得到证明,而且表明可以通过电路对它进行控制,并能将多个约瑟夫森结连结起来。短短两年后,Clark因此获得了低温物理的菲列兹·伦敦奖 (Fritz London Memorial Prize) 。

他们的约瑟夫森结材料是Nb-NbOx-PbIn,中间的氧化铌是绝缘体,两边的铌和铅铟合金是超导体。后来人们改用Al-Al2O3-Al, 即铝-氧化铝-铝,它的耗散更低[3]。

小约瑟夫森结

约瑟夫森结的能量来自两个互相竞争的部分。一是库珀对带来的充电能,等于充电能常数 (一对库珀对的充电能) 乘以库珀对数目 (减去一个所谓的门电荷数) 的平方。另一个是约瑟夫森隧道耦合能,是库珀对隧穿导致的负能量 (当库珀对波函数是隧道两边的叠加态时,能量降低) ,等于负的约瑟夫森能量常数 (临界电流乘以磁通量子,除以2π) 乘以相位差的余弦。

1990年代,很多研究组研究小约瑟夫森结 [4] 。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的J. E. Mooij组研究了约瑟夫森结阵列 [5] ,哈佛大学的Tinkham组观察到超导单电子晶体管的电流-电压关系中的2e周期性 [6] ,当时在法国Saclay原子能委员会的Devoret组也证实了这个结果 [7] ,J. E. Mooij组证明了相位与电荷( 库珀对数目乘以电子电荷) 之间的海森堡关系 [8] 。

量子计算的兴起

固态“人造原子”有其优点,它可以借由电路实现仔细的调控,因为相对于真正的原子,更容易调控各种参数,而且也容易和传统的技术整合,便于扩展到很多量子比特。

任何用来实现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量子比特的物理实现,包括单个量子比特以及不同量子比特的耦合。下文主要回顾单个超导量子比特的实现。

超导量子比特

超导量子比特有很多种。当充电能比约瑟夫森能大很多时,相位涨落大,库珀对数目接近明确,所实现的量子比特叫做电荷量子比特,又叫库珀对盒子。当约瑟夫森能比充电能大很多时,粒子数涨落大,相位明确,所实现的量子比特叫做相位量子比特,也可实现磁通量子比特。另外还有quantronium, transmon, flxonium,等等。

电荷量子比特

相位量子比特

1998年,Devoret组证明了电荷量子比特叠加态的存在性 [9] 。

1999年,当时在日本NEC实验室的中村泰信及其合作者Pashkin和Tsai实现了电荷量子比特的叠加态 [10] 。他们用电压脉冲,实现了相差一对库珀对的两个粒子数本征态的量子叠加。虽然相干时间 (维持叠加态的时间) 只有2纳秒,但是脉冲时间只有100皮秒。后来,他们又实现了在微波作用下,这两个电荷本征态之间的拉比振荡 [11] 。

2000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Lukens组 [12] 和代尔夫特的Mooij组 [13] 分别在特别设计的、包含3个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环中,实现了不同电流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的量子叠加态。这也叫磁通量子比特,因为两个方向的电流对应不同的、穿过环路的磁通量。但是量子叠加的证据是间接的,来自光谱 [14] 。

2002年,在Saclay和耶鲁大学的Devoret组用围绕一个库珀对盒子巧妙设计的超导电路,以哈密顿量的两个本征态作为量子比特,实现了任意幺正演化 (包括拉比振荡) 以及投影测量 [15] 。他们自己称这个量子比特为quantronium。这是电荷-磁通混合量子比特 [14] ,自由演化时,对电荷和磁通噪声都不敏感,等效于电荷量子比特,而读出时又改变控制参数,对磁通敏感,等效于磁通量子比特。

与之同时,堪萨斯大学的韩思远组发表了偏电流约瑟夫森结的两个本征态之间的拉比振荡[16]。当时在科罗拉多的NIST的Martinis组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偏电流约瑟夫森结也就是1985年Clarke、Martinis和Devoret最初研究的系统,它的两个本征态对磁通噪声敏感度低于磁通量子比特 [14] 。它们被称为相位量子比特 [18,19] ,因为约瑟夫森能比充电能大很多。

2003年,Mooij组实现了磁通量子比特的拉比振荡和读出 [20] 。当时中村泰信在该组访问,是该工作的合作者。

后来这个领域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双量子比特和多量子比特的耦合,直到最近用几十个量子比特实现量子优越性 [21,22] 。这里不再赘述。

置于微波腔中的超导量子电路还导致所谓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电磁波显示出量子行为。比起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 (原子与光子耦合) 的量子门和读出,基于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的量子门和读出快1000倍,但是退相干也快1000倍,不过电路量子电动力学能获得大量数据[3]。

Leggett一直在推动用SQUID检验是否存在宏观不同的状态的量子叠加 [23] 。最近的一个磁通量子比特实验说明,至少对于10纳秒、170纳安培的电流,存在两个方向电流状态的量子叠加 [24] 。

小结

通过我们的回顾综述,可以看到,J. Clarke和他的学生J.M.Martinis和M.H. Devoret最早通过偏电流约瑟夫森结,首次观察到约瑟夫森结的量子行为。后来Devoret又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1998年证明了电荷量子比特叠加态的存在性, 2002年实现电荷-磁通混合量子比特的拉比共振和其他演化及投影测量。中村泰信1999年和2001年分别首先实现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叠加和拉比振荡,是在电荷量子比特中。他2003年还参与Mooij组实现了磁通量子比特的拉比振荡和读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墨子沙龙》公众号。

参考文献:(滑动浏览更多)

[1] A.J. Leggett, Macroscopic quantum systems and the quantum theory of measurement, Progr. Theor. Phys. (Suppl.) 69 (1980), 80

[2] J.M.Martinis, M.H. Devoret and J. Clarke, Energy level quantization in the zero-voltage state of a current-biased Josephson junction, Phys. Rev. Lett. 55 (1985), 1543

[3] J.M.Martinis, M.H. Devoret and J. Clarke, Quantum Josephson junction circuits and the dawn of artificial atoms, Nature Physics volume 16, pages234–237 (2020)

[4] J. E. Mooij, The first Delft qubit, QuTech Blog.

[5] L.J. Geerligs, M. Peters, L.E.M. de Groot, A. Vebruggen and J.E. Mooij, Charging effects and quantum coherence in regular Josephson junction arrays, Phys. Rev. Lett. 63 (1989), 326

[6] M.T. Tuominen, J.M. Hergenrother, T.S. Tighe and M. Tinkham,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parity-based 2e periodicity in a superconducting single-electron tunneling transistor, Phys. Rev. Lett. 69 (1992), 1997

[7] P. Lafarge, P. Joyez, D. Esteve, C. Urbina and M.H. Devoret, Two-electron quantization of the charge on a superconductor, Nature 422 (1993), 422

[8] W.J. Elion, M. Matters, U. Geigenmüller and J.E. Mooij, Direct demonstration of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in a superconductor, Nature 371 (1994) 594

[9] Quantum coherence with a single Cooper pair, V. Bouchiat, D. Vion, P. Joyez, D. Esteve and M.H. Devoret, Physica Scripta T76 (1998), 165

[10] Y. Nakamura, Yu.A. Pashkin and J.S. Tsai, Coherent control of macroscopic quantum states in a single-Cooper-pair box, Nature 398 (1999), 786

[11] Y. Nakamura, Yu.A. Pashkin and J.S. Tsai, Rabi oscillations in a Josephson-junction charge two-level system, Phys. Rev. Lett. 87 (2001), 246601

[12] J.R. Friedman, V. Patel, W. Chen, S.K. Tolpygo and J.E. Lukens, Quantum superposition of distinct macroscopic states, Nature 406 (2000), 43

[13] C.H. van der Wal, A.C.J. ter Haar, F.K. Wilhelm, R.N. Schouten, C.J.P.M. Harmans and J.E. Mooij, Quantum superposition of macroscopic persistent-current states, Science 290 (2000), 773

[14] A. J. Leggett, Superconducting Qubits--a Major Roadblock Dissolved? Science 296 (2002), 861-862

[15] D. Vion, A. Assime, A. Collet, P. Joyez, H. Pothier, C. Urbina, D. Esteve and M.H. Devoret,Manipulating the quantum state of an electrical circuit, Science 296 (2002), 887

[16] Y. Yu, S. Han, X. Chu, S.-I Chu, Z. Wang, Coherent Temporal Oscillations of Macroscopic Quantum States in a Josephson Junction, Science 296 (2002), 889-892

[17] J.M. Martinis, S. Nam and J. Aumentado, Rabi oscillations in a large Josephson-junction qubit, Phys. Rev. Lett. 89 (2002), 117901

[18] J. Clarke, Flux qubit completes the hat trick, Science 299 (2002), 1850

[19] J. Q. You and Franco Nori, Superconducting Circuits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Physics Today, November 2005, 42-47

[20] I. Chiorescu, Y. Nakamura, C.J.P.M. Harmans and J.E. Mooij, Coherent quantum dynamics of a superconducting flux qubit, Science 299 (2003), 1865.

[21] F. Arute, et al., 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 Nature, 574, 505 (2019).

[22] Y. Wu et al., Strong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processor, Phys. Rev. Lett. 127, 180501 (2021).

[23] A. J. Leggett,公众演讲:“日常世界真的服从量子力学吗?”,主持并翻译:施郁,对话嘉宾:潘建伟、陈宇翱,2020年12月27日,

[24] George C. Knee, Kosuke Kakuyanagi, Mao-Chuang Yeh, Yuichiro Matsuzaki, Hiraku Toida, Hiroshi Yamaguchi, Shiro Saito, Anthony J. Leggett William J. Munro, A strict experimental test of macroscopic realism in a superconducting flux qubit,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7, Article number: 13253 (2016).

制版编辑 -小圭月-

耶伦是谁?她对币圈的态度究竟如何?她会如何影响币圈?

文/蓝调99

本文由媒体大V“蓝调99”授权发表,版权归“蓝调99”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

“懂王”特朗普终于黯然归去,“睡王”拜登终于成为美国第46届总统,在他的阁僚中, 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当然就是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1946年8月3日-) ,这位全球著名的“女沙皇”出生于纽约州布鲁克林,是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及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她最著名的履历莫过于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即 2014年至2018年,她继伯南克之后成为4年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名副其实的美国 财经 界第一人,当然也是全球 财经 界第一人 。在特朗普将她赶下台3年之后,这位女沙皇又王者归来,这一次她并不是美联储的主席,而 成为了美国新一届的财政部长 ,其地位仍然炙手可热。

这样一位全球超重量级的 财经 人物,又手握大权,其 一言一行自然会对全球投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耶伦的影响力肯定比不上当年的格林斯潘,但也非同小可,所以 很多人将1月20~21日的比特币等加密币大跌归因于耶伦的发言 。在1月19日举行的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当时媒体的报道是耶伦表示, 在包括犯罪活动在内的提供便利方面,“加密货币尤其令人担忧”、“我们确实需要研究减少使用加密货币的方式” 。这给人印象是耶伦对于加密货币心存恶感,要加强对加密币的监控和打击,因而被利用来解读比特币等大跌似乎也很自然,虽然在蓝调看来这只是牵强地用这个消息来解读大跌而已。

然而,3天后即1月22日参议会发表的耶伦正式书面发言,说明耶伦以上的态度是无稽之谈。因为在书面语中,耶伦清楚地表示:“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 要考虑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的好处 ,以及它们 在提高金融系统效率方面的潜力 。”看到没,本质上是支持,因为她认为加密币能提高金融效率。至于那天报道的耶伦负面发言,自然是她作为美国财政负责人,对加密币要一分为二的看, 既要看到正面效应,又要关注负面效果,要用合规和监管来让加密币尽量起到正面作用 ,作为美国财政部长,这样四平八稳的发言是正常,不能解读为利空。

耶伦是 财经 人物,也是政治人物,所以她的公开发言听听就好,不用太当真。 真正会影响她出台政策即她内心的政策倾向,我们需要从她的背景和履历政策中来寻求趋势 。

耶伦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是 宏观经济学家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曾发表多部专著。顺便提一下,耶伦的丈夫,乔治·阿克尔洛夫也是位大名人,如果读者和蓝调一样是学经济学出身,就会很熟悉——因为 这位乔治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耶伦个人有两个最重要身份:第一个是她是犹太人;第二个她从1994年开始,就和美联储有不解之源,1994年,被克林顿提名为任职美联储委员,2004年成为联储旧金山分行的行长,2010年成为美联储副主席,直到2014年成为美联储主席。简单概括就是, 因为是犹太人,得到了犹太人控股的美联储的信任和培养,从1994年到2014年经过20年的培养,被美联储背后的财阀推上了美联储主席的宝座 。

所以耶伦 既不是奥巴马的人,也不是拜登的人,她是美联储最嫡系的经济学家和代言人,代表着美联储股东们的利益 ,为他们说话。看到这里读者们可能有点糊涂,美联储到底是谁?与通常的中央银行不同,美国央行美联储其实是一家私人银行,控制了全球最重要国家的美元发币权。 美联储有8大股东 ,分别是柏林和伦敦的 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银行 、巴黎的Lazard兄弟银行、意大利的以色列摩西Seif银行、纽约Lehman兄弟银行、纽约Kuhn.Loed银行、纽约Chase Manhattan银行、纽约的Goldman.suchs银行、阿姆斯特丹的Warburg银行。除了第一名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其它银行是否都感觉非常陌生?陌生就对了, 基本就是一个犹太人银行联盟 。除了8大银行,还有大约300名自然人股东(财阀家族),最著名的就是洛克菲勒和摩根。看到没?什么是美联储? 美联储就是犹太人银行财阀联盟与美国本土早期诞生但仍然控制着美国主要财富的财阀的联合体 。

所以耶伦秉承这些财阀们的主流利益诉求,是著名的“鸽王”。鸽派色彩浓厚, 其政策的主要倾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规模新刺激政策和严格金融监管 。例如在2011年那几年,美国面临着显著的通膨压力,而那个时候耶伦就主张在“ 一段时间内维持利率在创纪录的低位 ”,以刺激经济成长——她认为 美国高失业率将持续存在,是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高通胀这种观点的坚决反对者 。所以那天耶伦大谈“强美元”被新闻报道被蓝调看到的时候——原谅蓝调不禁发出了猪一般的笑声,太可笑了。你相信这位人物会放弃大规模财政赤字刺激吗?只不过是用嘴拉盘而已,拜登政府已经明确第一个大动作就是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美元的大规模进一步泛滥和近零利率根本没办法短期改变,当然耶伦们不希望美元因此被抛弃、被贬值,但 眼下又缺乏真正的实力和政策能力,只好用嘴拉盘了 。

回到币圈,从上述对耶伦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她对加密币总体持积极态度,所谓“严密监管”,其实与过去的美国政府背景 财经 人士观点无异,都是要求加密币不能影响美国的金融秩序, 说到底就是不能影响美元 ,因为美元就代表着美联储上述股东们的根本利益,也是耶伦作为他们代言人的根本利益。耶伦作为女性,身段是很柔软的,政策上历来不算太过强硬。美国的部分财阀通过美国金融机构本来就开始试图融合比特币,操控比特币,这与耶伦的政策诉求并无异议,所以, 耶伦对币圈的影响,在蓝调看来,是基本属于积极的,至少也是中性的 。由于耶伦得到美联储股东们的信任和支持,因此 美国加密币的合规政策在耶伦任期内反而可能加速 ,她虽然现在是财政部长而不是美联储主席,但肯定是美国 历史 上对美联储政策具有最大影响的一位财政部长。

以上就是蓝调对于王者归来的美国 财经 女沙皇耶伦未来对于美国经济政策和对币圈影响的一些思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站在未来看现在,蓝调与你一起感受时代之风!

简单预测比特币未来走势?

各路大佬的预测

1、利空预测

Bleakley咨询集团首席投资官 Peter Boockvar

“今年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下降70%到90%。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如果比特币的价格降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我也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比特币并不是这个价值19万亿美元的经济中真正相关的东西。任何报价呈抛物线上涨的商品,通常都将跌回起涨点。(安全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币汇”)

不过,我不确定比特币究竟会缓慢走跌,抑或是突然重挫。

联准会(Fed)等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是人们对虚拟货币掀起狂热的主因,随着利率逐渐回归正轨,虚币也将跟着崩溃。一旦虚币市场出现裂痕,投资人对高风险资产的态度也会跟着改变,股市可能跟着受伤,这一切都看市场心理而定,跟经济基本面的好坏毫无关联。”

艾玛这第一条就吓尿了,赶紧加仓个BTC压压惊!

索罗斯

“作为货币应该具有稳定的价值储藏功能,比特币一天的波动可以高达25%,意味着用比特币来发工资是行不通的。

与快速崩溃相比,比特币价格可能会维持在一个平坦的高位。之所以比特币的结局可能不一样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因素,有一些人比如独裁者希望通过比特币在海外储藏财富。

尽管如此也不能改变比特币是一个典型的泡沫的本质,它和郁金香热一样都是基于误解。”

看来用BTC发工资确实不靠谱。不过大鳄就是大鳄,话里有话,就是不说透。我顿悟了,你们自己悟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Robert·Shiller

“比特币让我想起1640年代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基本上比特币并无价值,除非某些市场人士相信它是有价值的,相较之下黄金就算不被人们当作投资商品,至少也存在一些用途。

时到今日,人们仍旧会付费购买郁金香,有时要价甚至颇为高昂,相较之下比特币却恐完全崩溃,然后被众人遗忘,只是话虽如此,比特币仍可能存在好一段时间,甚至延续100年之久”

没看懂,谢谢!

PayPal董事会成员 塞萨雷斯

“比特币和区块链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它成功的话,它对世界的改变可能比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还要大。

然而,也可能失败,失败的可能性至少有20%。建议将持有的加密货币数量控制在可承受亏损范围之内。

比特币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比特币里投入了太多钱,而又承受不起亏损。”

向全世界筹这么多钱只为了搞个有趣的实验?还我0.005个BTC的钱!

福汇集团旗下专业财经媒体 Dailyfx

“由于比特币价格未能反弹至12月触及的历史峰值,价格继续下落。但客观而言,虽然比特币价格波动巨大,但仍不至于下跌50%。盘面看价格在11750/160水平有明显支撑,价格在该支撑位上方或触及后表现反弹;若价格跌破该点位,则后期或继续下跌。

以太坊价格或突破当前斜坡区域,但自价格从12月低点500短期触及1380,或显示多头涨势殆尽,由此价格后期如果没有下跌,较大概率表现盘整。当前第一支撑在863,如果价格仍然表现上行,则再次回调时是一个很好的多头机会。

瑞波币后期可能处于高位盘整或向下回调的走势。由于价格昨日跌破2.1577支撑位,并持续下跌。鉴于上个月价格的突飞猛涨,当前价格下跌或触及哪个点位后会企稳仍不可知,由此对瑞波币交易而言仍需谨慎。”

股评改币评了。大哥给我推荐一支币圈的贵州茅台呗!

“大宗商品之王”加特曼通讯社创始人,Dennis Gartman

“什么都无法让我改变对比特币的怀疑态度。比特币会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遭遇灾难,与此同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投资者就会闻风涌向黄金市场。比特币将会跌破5000美元,这是毫无疑问的。”

看来屯点金子还是有必要的。

2、利好预测

PayPal董事会成员 塞萨雷斯

“比特币和区块链实验成功的几率超过50%。但行业参与者必须有耐心,因为要想实现坚实的成功,还需要5年到10年时间的努力。

如果试验成功,那么世界将变得很不一样,届时,一枚比特币的价值将达到一百万美元。因此,到时候世界上大多数人会都希望自己能在1.4万美元或2万美元的价格范围就买入比特币。”

前面还说失败的几率至少有20%,现在又说成功的几率超过50%,好话坏话都你占尽了,你就那么欠1个BTC吗!

盛宝银行分析师 Van-Petersen

“比特币在2018年价格可能会达到5万到10万美元之间。比特币之外的其他数字货币也将大涨。

首先,你可能会认为比特币的价格已经有了适当的调整,毕竟它已经回落了百分之五十,这是健康的。但我们还没有看到期货合约的全部效应。

今年以太币可能会超越比特币,以太币晚于比特币出现,但比比特币有更统一的领导地位。”

这个家伙他上次就说准了。在2016年12月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低于900美元的时候,他预测比特币将在2017年达到2000美元。结果,比特币在2017年5月份就超过了2000美元。不过预测ETH超过BTC,这个嘛,老二想谋权篡位干掉老大,不是不可能,只是有难度。

投资公司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师 Michael Graham

“我们的一个主题是,2018年将会有更多机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与比特币相关的机构级投资产品数量正在增加。监管机构将在今年下半年或2019年初批准一个比特币交易基金。

我的确认为,今年公众将看到一些加密公司进行IPO,以及更广泛的区块链公司进行IPO。”

还是我来爆料吧!Cbo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在2017年年底申请了6个加密货币ETF,可能会在2018年上线。这是什么鬼呢?就是说,增加了机构投资者亲密接触加密货币的机会,给专业炒家们打开通道。

Fundstrat共同创办人,比特币超级多头,Tom Lee

“预估比特币底部约在9000美元,若跌到这一位置,我们会强力买进,9000美元是今年的最佳进场时机。

预估比特币年底将升至25000美元,2022年更将冲上125000美元。

比特币多次大起大落,但是每次总能站回先前高点,低点成了买进良机。

2016年年中以来,比特币五度大涨75%以上,更六度暴跌25%以上,类似涨跌在股市要花上好几年,但是虚币世界几个月就能办到。

还看好3种虚拟货币。第一是ETH,以太币具有智慧合约功能,前景看好,估计将从当前的1000美元、今年底升至1900美元。第二是ETC,这是比特币和以太币的混种虚币,将从目前的25美元,年底升至60美元。第三是中国研发的虚币NEO,价格将从114美元,年底升至225美元。”

说!项目方给你了多少钱?帮我也引荐一下呗……

加密货币投资公司BlockTower Capital首席投资官 阿里•保罗(Ari Paul)

“在2018年的某个时候,比特币价格能低至4000美元,也能高达30000美元。”

哥乌嗯滚!

TenX联合创始人兼总裁Julian Hosp

“比特币2018年可能会突破6万美元大关,但也可能跌到5000美元的谷底,但不确定‘惊喜’和‘惊吓’哪个会先到。”

哥乌嗯滚+1!

数据分析机构DataTrekResearch分析师Nick Colas

“2018年比特币的波动会超过2017年,波幅可能在6500美元到22000美元,且都是合理估值。而14035美元将是一个合理中位数。此外,2018年比特币的价格会出现4次崩溃,每次崩溃的幅度大概在40%及以上。”

今年还有4次抄底加仓机会……吗?

打酱油的

Cryptos R Us联合创始人,加密货币投资老鸟,George·Tung

“我们是否会看到另一枚市值超过比特币的虚拟货币?是的,我相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这是绝对有可能的。或最快在三年内,将出现可与比特币一较高下的对手。”

三千年的小妖就想干掉七千年的老妖?还嫩了点吧!

Autonomous Research金融科技策略全球主管,Lex Sokolin

“2018 年币圈或迎来新一轮“分叉狂潮”,其分叉最高或达50次!”

亲,我们是来谈价格的,你来讨论生二胎是几个意思?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的作者都破产了,这本书还靠谱吗?

在2012年,《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拥有的一家公司申请破产,对于其破产,有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这是又一个成功案例:清崎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演讲,其演讲由他自己的有限责任公司环球富有有限公司和一家教育机构Learning Annex合作组织进行。而通过演讲获得收入之后,环球富有有限公司没有结清Learning Annex的款项。最后在2012年Learning Annex起诉环球富有,并且胜诉,获得了2400万赔偿金的判罚。但是清崎虽然个人名下还有很多其他资产,他还是坚持要环球富有破产(在国外,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是不会波及个人资产的)。从而使得自己不用全额赔付2400万赔偿金的罚款。所以,这再一次说明了清崎的财商头脑,他用一个简单做法躲避了债务。

同样的事件,视角不同情况也各有不同。也有人认为这说明清崎有可能是个空架子,因为这个行为影响了他的信誉。在2012年之后的若干年,他的声誉的确打了折扣,这和他书中描绘的那种,犯了错就很羞愧,走正道,注意形象不犯法的描述有差别。

怎么看清崎和他的《富爸爸穷爸爸》,个人认为,他的书籍依然散发着光辉,对于一个刚步入 社会 的大学生,又或者有志于让孩子未来更加理性决策的家长,他的书依然非常有用,我们也没有在书中看到什么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富爸爸穷爸爸》他并没有解决投资实施上面的具体问题,他还是一本带你入投资领域的书籍,引导你进入财富思维,但没有解决投资的具体问题,这个问题很具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在什么时候?买入还是卖出?多少金额的?哪一种资产?”投资决策是个很具体的问题,近乎你在思考的时候,也因为情况不同而有所变化。

2002年,清崎预测2016年美股大崩盘,然而预测并不成功,然后清崎预测2016年如果美联储降息的话,美股就会大反弹,不然,崩溃正在路上。结果美联储2016年12月开始加息缩表,而美股继续上行。另外,其预测还有是在2018年比特币最高点附近看好比特币的未来。

从清崎的例子中,个人若干点总结,抛砖引玉大家共享:

1、投资决策,是一项注重细节的具体决策,没有方法论是不行的,但是光有方法论,没有投资基数,信息渠道,知识认知,也是不行的。我们前段时间说为什么经济学如今如此热门,因为微观经济学是指导人决策的。现代人所有的决策都要自己做出,而又不得不自己去承担决策的后果。

2、测不准和大概率。大多数情况下,有效的资本市场股价随机游走,又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未来现金流量你是测不准的。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掷骰子。但是,如今的科学家依然在不遗余力的找证据去证明上帝在掷骰子,从波尔、海森堡、薛定谔到现下。前段时间有个耶鲁大学麦克·德沃雷特实验室就完成捕获量子跃迁。这说明,上帝依然在掷骰子。也就是说,虽然未来会测不准,你依然要找事物的概率,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是随机概率。比如老龄化就是个大概率事件,你如何让人一夜变年轻。比如能源消耗和污染加剧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投资在于追寻概率,然后承担因为概率预测失败而导致的后果。

3、投资教育者未必要功成名就。术业有专攻,诸葛亮为什么不当皇帝? 历史 上还有个人,也是个教育家,就是《祖鲁法则》作者吉姆·史莱特,1975年由于美国经济大萧条,其破产了,那一年巴菲特的业绩是4%。来年,巴菲特几乎翻番,但是吉姆·史莱特已经和投资无缘。另一个人,彼得林奇最终利用吉姆·史莱特的投资原则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就是PEG,也就是说未来3-5年的增长率应该是一个股票参考的市盈率。

嗯,就这些。

从培养小孩子或者年轻人的初级财商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用,但是在国内实用性上堪忧。

我第一次读《富爸爸》是在高中,此前爸妈从来没有教育过我什么财商,就是好好学习准备考大学。但是那本书第一次让我了解到原来金钱的运转是有规律的,并不是勤奋努力就可以发财的。但是《富爸爸》这套书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我放到后面再说。

《富爸爸》出现的时候,正值20世纪末,彼时,在中国正在全民讨论教育问题,案例上冒出了一个韩寒,文笔横溢却自动退学,主流观点都觉得他即将成为又一小混混。而励志学刚刚开始盛行,陈安之的自我激励,李阳的疯狂英语……正是大行其道的时候。颠覆和奋斗,是那个时代的学生思想。这种情况下,反对传统教育,提出财商概念的《富爸爸》一经出现,果然红遍全国。

《富爸爸》提出财务自由概念,提出职业和眼界存在四种象限,必须尽快跑上快车道,开公司可以更好的避税,擅于借贷,投资(不动产)房地产是最快的发财途径……这些观点在2000年前来看非常超前,可以说尽快的领悟奥义,并且付诸行动的一批中国人,真的是改变人生。但是到如今,这些道理在中国几乎人人都认可,所以以前的快车道,也变成了独木桥,投资真的就可以让你快速发家吗?想想那些买P2P产品的人们,想想那些在次贷危机中倾家荡产的人们……所以我想说的是,作为励志小说,作为初级财务思维来说,《富爸爸》具有启迪的正面作用。

但是……问题来了,正如所有励志读物一样,精神鸦片的效果往往会高于实践意义。这就像没有对象的姑娘更热衷于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一样。《富爸爸》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操作性如何?可以说由于国情的不同,如今在中国的操作性非常低。你可以打鸡血的告诉自己,我要进口跑上快车道,请问你的本钱在哪里?你能判定创业或者投资就一定赚钱?美国是个更加公开透明的国家,中国则复杂的多,人情世故,政策法规都要注意……毫无 社会 经验的年轻人贸然押注投资,结果往往血本无归。

其实,《富爸爸》如果说前四本书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聊聊本行美国不动产投资还比较在行的话。后面的一堆书,都是狗尾续貂,乱七八糟,是不是一个作者写的都不知道。他又不能像合著者特朗普一样厉害,吹更大牛逼,然后实现更大的牛逼。所以系列后面越来越没读的价值,甚至很多内容都是前面故事反复说或者天知道哪里来的无法证实的美国故事……

而对于财商来说,正经的金融学,经济学非常深奥复杂,并不是一两本励志鸡血书就说得清楚的。从凯恩斯到巴菲特,如果发财那么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别人不会看吗?所以实用性来说,真的没有!

鸡汤喝的一时爽,一直喝,未必一直爽啊!

罗伯特清琪的财务自由方法,是炒房!

水库论坛的欧神,也是炒房!

李嘉诚身价百亿,是卖房给炒房的!

所以,李嘉诚更高明一点,而且说过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尽早就清仓了房产。如果等到现在,赔的也是跳楼!

想想王健林,因为清仓慢了一步,差点资金链断裂。

马云不卖房不卖地,就整一些虚拟的东西,用互联网成了首富,当时出清阿里股票的时候,兑现了110亿人民币。他不也是在清仓嘛?!

现在来看没有一个行业,或者一个赚钱思路,会永久有效。正确的做法是,某个门路挣到钱后,稍微看见整体趋势的一点衰落,就赶紧清仓,抽身走人,一点也不要留恋!然后再找其他新的挣钱门路!这就是马云最近一直在做的。

现在透露下今年的一个挣钱趋势——股市!

我买基金去年赔了一年,硬是没有清仓,大概赔了10%多。今年4月份清仓,年化收益24.3%,等了一个月又开始买。

现在的基金是为赔状态,估计今年10月前,还会进行一次清仓。然后就等下年再买了……

这个问题绝对值得说道说道!

说之前先介绍下,《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的作者是 美裔日本人--罗伯特·清崎 ,自1999年4月在美国出版,至今已发行 109个国家和地区 ,总销量超过 2900万册 。

内容简介:

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一开始,清崎遵从“穷爸爸”为他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大学,服兵役,参加越战,走过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清崎亲眼目睹一生辛劳的“穷爸爸”失了业,“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于是,清崎毅然追寻“富爸爸”的脚步,踏入商界,从此登上了致富快车。

在书中,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话说回到题主的问题本身,《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产了?

为此我特地上网查了下事情的始末,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确实存在破产的情况,但破产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清崎的一家公司。

这个清崎平时经常到处去演讲授课,输出自己的文化知识,做着和现今网红一样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清崎委托了一家平台公司为自己做包装营销策划。

但是清崎没付钱,一直没付钱。

于是平台公司把清崎告上了法庭,法庭最后判了平台公司有权从清崎的公司收益中分账,总额是2300万美元。

官司结束了,平台公司拿到钱了吗?

一分钱也没拿到,因为清崎宣布自己的公司破产了!

要钱?没有!

要脸?脸算什么?

这是清崎曾经写过的一句话,能看懂吗?

清崎就是这么实践的,活学活用,看来这本书真的是他自己写的,用的这么顺手。

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知道清崎对房子是怎么定义的吗?

我们来看看房子,房子,购买了之后需要交一堆的税,每年还要还贷,还得花不少钱去维护,是不是看到钱不断流出口袋?

按照清崎的定义,房子属于负债。

但是呢,清崎年轻时的核心资产,就是很多小房子和几家小公司的股权,他就是靠这么起家的。

我们再来看清崎说的另一句话:

呵呵,朋友们从中领悟到什么了吗?

在无月看来,追求财富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渴望能找到速成的方法,但真正的方法在于你能不能抓住机会,能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机会和方法,光靠听,靠看,靠模仿是没有用的。

文章的最后,分享书中富爸爸的一段话:

无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穷爸爸》是在高考毕业后那个暑假,这本书当时火到不行,不少中国人特别是70后、80后们都是通过它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财富自由。

而我身边有些朋友对这本书评价很低,他们感觉根本没有给出实操型的理财建议。

其实更多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更多传导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让你先从精神上富起来,也让你知道,理财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仅仅包括投资金钱,还包括投资你的时间、 健康 、教育甚至人生。

有多少人每天非常努力的工作,而且时间呢很少,但收入并不理想,或者是呢即使收入很丰厚,但是时间很少,压力很大。

尤其是像很多年轻人,他走出校门以后,找到一份勉强合适的工作,然后就是每天起床上班,努力奋斗挣工资,但是几年下来以后呢,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就不错了,并没有攒多少钱,即便是有些储蓄,但是面对今天城市里的房价,如果没有家人帮忙的话,也很难购买,买了以后呢,又背上沉重的负债,这样呢对工作的依赖就会更强,每天呢都是继续起床上班,继续努力奋斗去挣更多的工资,好像永远也跳不出这个循环一样,生活质量呢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善。

在忙碌之余呢,我们可能会不禁地问自己,依靠着要努力给别人打工挣来的工资,能有一天变得富有吗?

答案是很清晰的是吧!

血淋淋的就在我们自己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样每天为了消费而忙碌,上班挣工资,为了更多的消费,更加努力的工作,去挣更多的工资,这根本就不是任何一个富有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赚钱方式。

而《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呢,它出版时间是在99年,你可能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儿老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整个的 社会 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因个人财务问题而破产,作者的观点和知识会不会已经不适用了呢?

实际上会过时的,永远是具体的方法,但是关于财富的观念永远不会过时的,《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呢,就是在帮助我们革新理财观念,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用富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金钱,去看待生活,用富人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做出明确的正确的选择。

你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很刺耳,说贫穷本身就是一种专制,贫穷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钱而贫穷,是贫穷的思维模式,让穷人永远都无法摆脱贫穷的状态,拥有这种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呢,即便是有金钱从他面前走过,有机会砸在他脑袋上,他也无力伸出手去抓住它。所以《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呢,给我们带来的是观念的变革,那你发现这个 社会 所有的变革是不是都是关于观念的变革的,所有的人生存状况的改变,也都必然始于他思想上的改变。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一个同龄的客户。他原先是在工厂上班,一个月五六千的样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本书。对他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成功地完成颠覆。

在考虑之后毅然的离职,进去到了平安保险,说一定要进入到金融行业,却不知从何做起。坚定的相信自己,未来的财富自由之路,只有在股市或者是创业上才能完成。殊不知,18年的股市行情是有多么的可怕。在他还在羡慕我的时候,认为我的职业有多高尚,却不知,我在考虑离开这个行业

从培养小孩子或者年轻人的初级财商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用,但是在国内实用性上堪忧。

我认为《富爸爸 穷爸爸》这本书籍依然散发着光辉,对于一个刚步入 社会 的大学生,或者对我们有志于让孩子未来更加理性决策的家长,他的书依然非常有用,而且我们也没有在书中看到什么观点是错误的。它仅仅是一本带你入投资领域的书籍,引导你进入财富思维。

我们不为钱工作,让钱为我们工作!这也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原因。在同样的条件下,穷人会不停的打工赚钱,然后全部消费掉,接着又去为钱工作,慢慢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富人刚开始也会努力工作,并且在钱不多的时候,懂得节俭,然后用节省下来的钱去帮自己赚钱,从而产生一个滚雪球的效应。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观念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在花每一块钱的时候,都要想清楚,这一块钱是能够帮我们赚更多钱的,它真的值得在现在就被花掉吗?

但是,《富爸爸》这套书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因为对于财商来说,正经的金融学,经济学非常深奥复杂,并不是一两本励志鸡血书就说得清楚的。从凯恩斯到巴菲特,如果发财那么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别人不会看吗?所以实用性来说,真的没有!

最后,总得来说,经典的书籍永远不会过时,就好像最简单的理财原理才是最有效的一样。即使现在从事金融这么多年,但是每次翻开《富爸爸穷爸爸》都会有新的收获。特别是在我实现财务自由以后,回过头再来体会书中的道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对我们自己的启蒙和引导非常重要。

看富爸爸和穷爸爸这书最大的收获是如下:

1 建立自己的被动收入来源,躺着都能赚钱,现在互联网时代,智力变现成为可能

2 要时刻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根据财务状况做出合理的分配

3 尽量少提前消费,把钱用在能生钱的地方,如货币基金等

至于实现方式,只能自己不断的摸索,我要是早看这本书,估计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了

靠谱。

曾国藩说,可议事者,不可以共事。

能把事说明白的人未必能做好事。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开的咨询公司也破产,但不影响他的书仍然是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材。

穷爸爸富爸爸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他把人分成雇员、自雇人士、企业家和资本家,阐述了人与人的财务情况不同的深层次原因,更是精辟。

本人确实受益很大,任何东西,批判性地看就行!

《区块链通往资产数字化之路》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区块链》(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 (Andreas M.Antonopoulo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0bu8

书名:区块链

作者: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 (Andreas M.Antonopoulos)

译者:林华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1

页数:376

内容简介:

想加入这场暴风雨般席卷世界金融业的技术革命吗?《区块链:通往资产数字化之路》是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你通往看似纷繁复杂的比特币世界的指南,它为你进入这个货币互联网世界提供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了必要的知识。不管你是正在构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还是在投资一个初创企业,或者只是对技术好奇,这本实用的书都是必不可少的。

比特币,*个成功的数字货币,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却已经带来了全球范围数十亿美元规模的经济效应。这种经济活动对任何有相关知识和热情的人都是开放的。《区块链:通往资产数字化之路》将为你提供必要的知识(不包括热情)。

这本书包括以下方面:

●比特币的广泛介绍——非技术用户、投资者、企业高管的理想选择。

●比特币及加密货币的技术基础——为开发人员、工程师以及软件和系统架构师量身定制。

●比特币去中心化网络、点对点架构、交易生命周期及安全原则等相关细节的详细介绍。

●基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分支的发展,包括替代链、替代币和替代应用程序等。

●通过用户故事、优雅的类比、示例、代码片段等阐述关键的技术概念。

作者简介:

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Andreas M. Antonopoulos)

著名的技术专家、连续创业者,现在已经是比特币圈子*著名、*受尊敬的人物之一。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他还是一个成功的公共演说家,他从2013年开始在公开场合进行比特币相关的演讲,并迅速成为行业内*著名的演说家。迄今为止,他已在美国、巴西、新西兰、捷克等国进行了75场TED式的对话,反响热烈。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出版的该书,还有《货币互联网12》等均长期为*畅销榜榜首。

译者简介

林 华

特许金融分析师、美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风险管理师。

现任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上海和逸金融董事长(cn-abs.com 、 fundadmin.com.cn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定向邀请入库专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证券化业务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兴业银行独立董事,中意资产独立董事。

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项目导师,南开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客座教授,央行《金融会计》编委,区块链联合发展组织轮值理事长。

著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PPP与资产证券化》《FinTech与资产证券化》《中国REITs操作手册》,译有《全球REITs投资手册》《REITs投资指南》《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商业区块链:开启加密经济新时代》《FOF投资手册》《基金事务管理指南》《对冲基金管理指南》《被人工智能操控的金融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对比特币看法如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知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最近接受了CNBC旗下Trading Nation栏目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的采访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并发表了对比特币(BTC)的看法。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他认为,比特币可能是一个泡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会破灭或永远消失。

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现在耶鲁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他表示比特币是人类时尚行为的一个典型例子,而且很有“魅力”。他说道:“我对比特币很感兴趣,因为它是一种泡沫,但却不意味着会消失。比特币会永远爆发,可能会和我们一直在一起。”

罗伯特·席勒强调称,他知道一些“聪明人”已经投资了加密货币,甚至包他的很多学生。但席勒补充表示,加密货币是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的延伸已经不局限于其理念中所涉及的优点了。事实上,席勒认为比特币比计算机科学部门可以解释的东西更具有心理意义。

根据席勒的说法,加密货币的“时尚”或“泡沫”的一部分是政治性的,因为那些不信任政府的人可能会试图投资比特币。

去年九月,席勒和另一位经济学奖布莱恩·凯利在CNBC经济栏目Fast Money上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当时他称比特币的故事质量吸引了人们对它产生兴趣。

最近,硅谷知名投资人Tim Draper预测到2022年比特币价格可能达到25万美元。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和比特币影响基金吗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耶鲁教授说比特币危险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